马占山: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
新华社 2019-06-06
新华社长春6月6日电(记者薛钦峰)
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重兴村,
村路旁绿树成荫,干净整洁,
这里便是抗日英雄马占山的出生地。
村头的水泥路边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马占山的生平事迹。
前些年,富裕起来的村民与当地政府共同筹资修建了8.3公里的通村路,并将其命名为将军路,
以此纪念马占山的爱国主义精神。
马占山,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
1907年,马占山入奉军第六骑兵旅,因作战勇敢,
于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马占山临危受命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他说:“我马占山到省,不是坐享其成,混日子来了。
守土有责是本人的天职,不管有多大的困难,
我马占山定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必与日本一拼。”
日军打算通过嫩江大桥向北进犯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
进而占领全省。
为防止敌军通过大桥,
马占山派驻军烧毁嫩江大桥桥面并毁坏3个桥孔。
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的掩护下,出动4000多人,
向嫩江大桥发起进攻。
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
中国军队在嫩江大桥及其附近与日军展开殊死拼杀。
马占山调兵遣将,亲临前线指挥,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
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受到的首次重挫。
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马占山将军“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的精神,
奋起抵抗并重创入侵之敌的壮举,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全国抗战爆发后,马占山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
组建骑兵劲旅,鏖战西北疆场,与日军苦战。
在西北疆场,
马占山率领的东北挺进军始终与八路军协同作战。
挺进军的有效坚守和伺机主动出击,
使敌人始终未能渡过黄河一步,
为保卫大西北和陕甘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马占山反对内战,身居北平,
称病迟迟不赴东北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之职。
1948年,马占山拖着病躯积极奔走,与邓宝珊将军等人,
力促傅作义及其部下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并宣布起义,
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弥留之际,他给子女留下遗嘱:
“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共产党之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
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
我生平理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立起来。
我虽与世长离,但可安慰于九泉之下。
我嘱尔等务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
诚心诚意去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
不可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