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葱茏的云蒙山郁郁青青,清澈的小凌河缓缓而流,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就生长于此。
初秋的赵尚志烈士陵园,松柏掩映,庄重肃穆。阳光照耀下,纪念碑上的“赵尚志烈士永垂不朽”9个大字熠熠生辉。
纪念堂的墓室内,安葬着赵尚志将军的颅骨。2008年,在赵尚志将军100周年诞辰时,失踪了60多年的将军颅骨才得以安葬于此,魂归故里。
赵尚志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在兄弟姊妹十一人中,他排行第六,男孩中排行第三。父亲为他取名“尚志”是取自《庄子·刻意》中的“贤人尚志”,寄希望他有鸿鹄之志。
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难以想象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36年,赵尚志率领部队建立了哈东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等。赵尚志和赵一曼也曾在这里养过伤。
哈东抗日根据地也被群众称为“人民的红地盘”。
抗日战争期间,白山黑水大地上爱国的东北人民,对抗击日军侵略的民族英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生命。
日本侵略者发出的无奈感叹:
“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
敌人认为,关东军在满洲的很多伤亡都是赵尚志造成的,他们口中的“南杨北赵”,“南杨”是南满的杨靖宇,“北赵”是北满的赵尚志。
赵尚志曾三次被捕入狱,两次被开除党籍,但他依旧严守党的机密,至死不渝。
赵尚志第一次被开除党籍是在1933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中共满洲省委不恰当地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赵尚志,将其开除党籍。
被开除党籍后的赵尚志依然初心不改,始终对党忠诚,对抗日事业无比坚定。他相继创建了珠河反日游击队、建立哈东抗日根据地,赵尚志终于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中共满洲省委于1935年1月12日作出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1940年初,再一次被开除了党籍的赵尚志仍未丧失革命的信心和斗志。他主笔《东北红星壁报》,并以“向之”笔名撰写了《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状的略述》等文章。他受挫弥坚,矢志抗日。
1941年10月中旬,赵尚志率姜立新等四名抗联战士于萝北县的大马河口重新回到东北抗日战场。赵尚志立下誓言:再也不离开祖国,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赵尚志的父亲有三个儿子,都战斗在抗日的战场上。听说三儿子赵尚志殉国时,父亲没有掉泪,他跟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戳个板,上面写上
‘赵尚志之父’
五个字足矣!”
对于子女的抗日义举,他们夫妇二人始终支持。赵父还让家人瞒着老伴儿,而赵母一直在盼着儿子归来。直到1957年,赵尚志牺牲15年后,一个串门的亲戚在赵母面前说走了嘴:不要再盼了,你儿子赵尚志早就死在战场上了。母亲听了,什么话也没再问,几天后就去世了。不到一年的功夫,老父亲也离开人世。
赵尚志纪念馆里展出的一封他在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后写给北满省委的请求书,见证着将军对党的忠贞不渝。他说:“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党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直到赵尚志牺牲时,他仍然背负着被开除党籍的劣名。一直到1982年,赵尚志牺牲40年以后,中共黑龙江省委为他平反,再一次恢复了他的党籍。
<<黑水白山 · 调寄满江红>>
作词:赵尚志
作曲:赵尚志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男儿无辜,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
争自由,誓抗战。
效马援,裹尸还。
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